開港200年 鹿港「三不見」您不得不知

西元1784年(乾隆49年),清廷於鹿港設置「正口」(清廷正式設立的港口)和泉州對渡,
鹿港成為台灣和大陸地區通商的第二個官方設立的港口。
200多年的悠遠歲月洗禮,造就了鹿港小鎮在人文、歷史、古蹟、藝術、建築等多方面的特殊文化。
來到鎮上,還可以常聽到這麼句地方話:鹿港三不見。何謂「鹿港三不見」呢?
鹿港三不見,說的其實就是「一不見天、二不見地、三不見女人」這三件事。
  鹿港在日據時代執行市區改正計畫前,中山路兩旁的商舖街屋比鄰而建,
屋頂多以「斜頂」或是「平頂」的方式建蓋,方便遮陽、擋雨之用。
時間一久,隨著街屋愈蓋愈多,密集性愈高,人車行於街道之間愈不容易接觸到陽光,故謂「一不見天」。
二不見地,說的是鹿港早期的街道,多以紅磚鋪地,人車行走在紅磚地上不見泥土,所以說「二不見地」。
三不見女人,是指鹿港地區從前的女孩子大門不出、二門不邁,街上難見女子的蹤影,所以說「三不見女人」。
有機會來到鹿港遊覽,當聽見導覽人員或是當地人說起「鹿港三不見」的源由,
不妨自信地代為解答一下,相信他們會對您的印象大大加分喔!

(攝影洪榕)

大台灣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轉自:大台灣旅遊網TTNews記者許展彰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cchiato 的頭像
    macchiato

    Red Red ♥

    macchi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